首届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颁出金奖,Z世代创作者横空出世

发表时间:2021-12-03

日前,第一届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颁奖典礼于线上举行,5位金奖选手也终于揭晓。

据介绍,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,读客文化主办,刘慈欣担任特邀顾问,以“发掘中华科幻天才,共荣科幻文学未来”为宗旨,希望为中国科幻挖掘并培养优秀青年作家。第一届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初赛评审团评委有程婧波、陈楸帆、戴锦华、韩松、何夕、李洱、谢有顺、B站-文曰小强、B站-幻海航行、B站-江湖举人、B站-科幻Fans布玛、B站-茂的模、B站-名侦探拳头;决赛评委有蔡康永、江晓原、严锋、姚海军。

从6月3日正式启动以来,共收稿8661篇,总字数超过3000万字。参加的科幻作家年龄均在18到30岁之间。

参与过各大科幻征文评选的姚海军表示,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在数量上创造了一个纪录。本次活动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.2亿,各平台观看直播的人气近50万,直播期间稳居B站学习区热度第一位。


体现中国Z世代青年作家独特视角

第一届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的参赛作品题材广泛,视野广阔,出现了反乌托邦、赛博朋克、太空歌剧等多元作品。

作者们并没有陷入陈旧老套的故事模式中,充分地体现了中国Z世代青年作家的独特视角,为中国科幻的未来打开了很多可能性。

科幻作家陈楸帆盛赞Z世代青年独具的的特色。他说:“和之前的作者相比,Z世代作家作品里模仿的痕迹很少,更多的是原生的、原创的、自发的内容。因为游戏、动漫,所有进步的技术手段,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这批作者其实是在非常科幻式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。所以他们会去思考更多前人看不到的更细腻、幽深的点,而这些点有可能更贴近于科幻的本质。”

科幻是关于未来的哲学。正如第一届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评委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评价,“他们在创作的处理方面很轻,这种轻并不是轻薄的轻,是有点像卡尔维诺那种意义上的轻。这是21世纪文学的特点,这种轻代表了有弹性,不执着,保持一种开放性,快节奏,多视角,这里面的转换可以非常自如。我觉得也可以说Z世代中国科幻作家,包括中国的作家、年轻作家,他们基本上是同步的,就是也在朝这个方向转换。”

获得本届读客科幻文学奖金奖的“五月羽毛”说,“科幻的本质就是把科学之美从冰冷的公式中解放出来,去让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到。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也是这样,就是把一些繁杂的东西,一些冰冷的东西,把它释放出来,然后能够让更多的人去享受科幻的乐趣,能感受科幻的魅力。”


“元宇宙是人类未来吗”引热议

第一届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决赛以近期科幻小说、科技创新领域最热门的话题“元宇宙是人类未来吗”命题,在网络上也引发了热议。

据悉,本届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决赛命题微博话题讨论度超过6千万。

随着Facebook宣布改名“Meta”、中国第一家元宇宙协会机构在京成立、韩国发起成立了“元宇宙联盟”……“元宇宙”似乎已被认定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形态。

刘慈欣认为,元宇宙将引导人类走向死路。人类的未来,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,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虚拟世界中。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,这将是一场灾难。

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说:“对于我来说,(元宇宙)这个词本身真的没提供什么新的东西,它无外乎是科幻写作的某种世界构架。”

也有一些评委发表了不同的观点。

严锋表示,刘慈欣并不是否定技术,而是提醒大家应该有所警惕,“其实刘慈欣是元宇宙的先行者和预言家,比如他在《三体》就用了元宇宙的方式去招兵买马。”

严锋认为,“人类的虚拟化”是“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”,“元宇宙”能够把很多人类的技术、文化,包括人性发展,都结合在一起,同时又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,包括艺术、教育、生活、社交、购物。

陈楸帆也认为,可以批判或担忧技术的进步,但不要拒绝。作为科幻创作者和科技产业者,要做的其实就是把技术的进步引向积极、正向、为绝大多数人谋福祉的方向。

也有观点认为二者并不冲突。《科幻世界》副总编姚海军表示,“元宇宙”或许是一种未来,但星空就摆在那儿,我们与其去虚拟,不如往这个方向去做更多的努力。他认为把人类未来寄托到“元宇宙”的本质其实是对资源有限的担忧,倘若没有限制其实二者是可以并存的。

从技术的进步角度,科幻作家程婧波认为,“元宇宙也许早就已经来了,或者它还没有来,但是,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,其实跟它们都是螺旋促进的,包括技术,包括社会上会发生的任何事情,我们每个人都在里面。”

期待更多“《三体》”和“刘慈欣”

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处长毛小曼,介绍了自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以来,科幻同上海的渊源,评价说:“我们确实也在整个赛程中看到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传承中华文化,弘扬中国科幻精神。希望各位选手能再接再厉,勇于创造,在讲好科幻故事的同时,用自己的作品感染更多同龄人,自觉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。”

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主办方是来自上海的读客文化。自2012年出版《银河帝国:基地》正式进军科幻领域后,读客先后引进包括《银河帝国》《太空漫游》《沙丘》等蜚声国际的经典之作,使之从小众的圈内作品一跃成为国内的百万畅销书;已引介品牌作家包括科幻三巨头、“幻想文学代名词”尼尔·盖曼、“赛博朋克之父”威廉·吉布森、“奇幻女王”厄休拉·勒古恩等;近年又签下了中国科幻巅峰作《三体》的电子书、有声书版权,与陈楸帆、程婧波等国内优秀科幻作者达成深度合作。通过多年运营,在中国的外国幻想小说市场,读客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遥遥领先,连续五年蝉联第一。

读客文化总经理朱筱筱表示,读客希望探索出一条科幻文学如何在中国做大做强的道路,并制订了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的未来规划:第一个五年内,“读客科幻文学奖”将举办第一届成果奖,选出近几年内上市的原创科幻长篇小说。“只有更多优秀作者笔耕不辍,才能诞生第二个、第三个能与《三体》媲美的伟大作品。”


【五位金奖获得者的作品及颁奖词】

“Z世代科幻最强音”五月羽毛:作品《计时纪元》《大厦孤立于冰原上》

踏入宇宙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,作者携着心中的一支笔,无畏地踏入这孤独的宇宙。从排山倒海而来的计时纪元,到孤立于雪原之上的大厦世界,思想的疆域在现实与虚拟空间蔓延开来。笔力老道,叙事沉着。

“人性放大镜”蔡雨恬:作品《境迁》《蓝色的你》

蔡雨恬的作品细腻婉转,构思独特,写了技术进步之下,人类关系的变与不变,尤为称道的是,她深入了意识和情感的深层,描述那令人魂魄颤抖的新的存在状态,这些文字表明,人的问题,才是科幻的核心问题,而科幻仍具有探索人性幽微的极大可能。

“少年刘慈欣”仇昕:作品《黑域》《逐光》

仇昕的作品先设宏大而可谓有趣,自反的叙事结构亦可称巧妙。宏大性与日常性场景的流动可圈可点,颇具刘慈欣风格,期待未来更缜密铺陈的上乘之作。

“荒凉世界的最后一丝温情”黄戬:作品《守疆人》《抓住那个自然人》

在黄戬的作品中,作者并不刻意强化戏剧冲突,而是细腻自然地呈现情感的流动,为幽暗的后人类世界抹上了一层温情的色调,在一种克制的叙事中蕴含对未来的开放性的想象。

“最优雅的叩问者”老碳子:作品《迁徙》《蛋壳》

老碳子的作品富有想象,充满哲思,文字洗练,优雅、专注、耐心地传递了一种看待宇宙和其他生命的态度。小说笼罩着宇宙的神秘性,这是科幻很好的东西。

指导单位

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(上海市新闻出版局)

备案信息:沪ICP备12044247号-4

主办单位

内容战略合作伙伴

特约合作伙伴
官方公众号

注册报名

报名人手机号

验证码

获取验证码

密码

已经注册?

账户登录

报名人手机号

密码

还没有报名? 立即注册

忘记密码

报名人手机号

验证码

获取验证码

新密码